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制约保险行业发展因素(制约保险行业发展因素包括)

2024-04-17 10615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保险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因素
  2. 制约保险供给的因素一般包括
  3. 制约财产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总的保险公司人事还是很不错的,中国保险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情况。

  

人才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作为保险公司,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发展的重点。根据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有非常优秀的领导班子,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干部员工队伍,要有系统的对员工培训开发制度,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竞争激励、考核激励和薪酬激励等。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绩效管理

  

随着保险业的开放和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中国保险公司面临的是资本实力、业务、客户、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强大竞争,而人才是保险业竞争的根本。怎样应对保险市场的人才竞争,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尽快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这是关系到中国保险业繁荣发展的大事。

  

一、中国保险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

  

1.人才是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保险公司作为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对推动企业发展和业务、技术、管理、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是在未来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大型跨国保险公司加快在我国的网点布局和本土化进程,其管理和业务人才主要来自于我国的保险行业。在各方对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而我国中高级保险人才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对人才的争夺就可想而知了。保险公司能否在人才竞争中取得先机,将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2.人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中之重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懂得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和运营的人才支持。保险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设计既要满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也要结合保险公司现实的行业特点、产权结构、经营规模等实际情况,因而不但需要通晓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的人才,更需要通晓国际保险公司经营和管理惯例的人才。

制约保险行业发展因素(制约保险行业发展因素包括)

  

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保险从业人员有120万人,但整个保险从业人员在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跟不上保险市场发展的需求。保险行业的精算、核保、投资、理赔、展业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而我国保险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也仅仅是近几年才起步的。目前我国各方面的保险人才都严重不足,尤其是保险精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和了解国际保险市场情况、熟悉国际保险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

  

从某种角度讲,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激励员工,使之保持高涨的工作积极性。只要激发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才才能不断增值。除了在工资收入、各种福利等物质方面需要外,员工的精神需要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个人发展和对成功的需要上。但目前保险公司中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

  

保险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保险人才供不应求的格局必然引致保险人才在不同保险公司间的流动,但是这种正常流动却受到部分保险公司人为的限制。他们一方面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留住保险人才,另一方面对即将离去的保险人才加以种种阻挠,阻碍了其正常发展。

  

三、新形势下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竞争形势分析

  

1.外资保险公司涌入后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诱人的发展前景、培训机会、先进的管理体制和高薪,对保险业内人士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随着业务竞争的升级,对高层次、专业性保险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果保险公司现有人才流动、保险潜在人才流失问题不解决,那么中国保险公司难以与外资保险公司竞争。

  

2.保险业经营环境变化对队伍素质提出挑战

  

当前,保险专业人才的匮乏,将是制约我国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这既表现在现有人才缺乏和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日趋激烈的“人才战”,还表现在现行的保险教育观念、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师资状况等有待实现根本性转变。

  

3.人才竞争向专业化和复合型的竞争趋势发展

  

其特点有二:一是人才的需求趋向专业化,市场竞争必然使经济、管理的技术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人才发展本身也朝专业化方向提升。二是专业人才的竞争朝高新科技信息、保险营销、精算、理赔、保险法律等专业转移,使人才专业的门类更加齐全,专业之间相互融合、渗透,人才向一专多能发展。

  

四、我国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建立高素质的保险公司员工队伍

  

(1)要建设具有先进性的领导班子。优秀领导者对保险公司至关重要。保险公司的领导者需要在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发挥领导决策作用,需要引导企业依法经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服务,完善高效的经营机制,同时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企业要发展壮大,后进企业要摆脱困境,都要求这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是优秀的。

  

(2)要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干部员工。保险公司作为金融服务性企业,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行“人性化”管理,把尊重人才、尊重人的各种潜能的发挥置于管理的首位。通过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企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引导全体员工为实现统一、明确的目标而做到同心同德,步调一致。保险公司要建立具有人性化、科学化的激励机制,既考虑人才的物质需求,又考虑人才的精神需求,创造一个尊重员工的环境,对员工实行非强制性的激励和约束。保险公司要发扬民主精神,保持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经常交流,管理层能够认真听取员工意见,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欲望,使员工体会到自己参与创造企业的价值,从而更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要全面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建立培训开发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培训不仅仅是为了使员工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且是帮助员工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渠道,是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开发、培训和使用他们的潜力;其次保险公司要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培养所需的保险事业人才。

  

(4)要积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一个公司能否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关键在于它能否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才智。新形势下的人事工作应当建立激励、开发、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扩大激励竞争的用人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再次,要做好人才挽留工作,以公司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2.建立公司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竞争激励。竞争是激励的重要手段。竞争机制会使员工处于激发的状态之中,让人产生一种紧迫感和激励感,强化员工永不满足,促使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企业应在管理岗位和任职上实行聘任制和聘期制,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基础配置人才资源。通过规范的契约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其次在选拔任用制度上推行竞聘上岗,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引入到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员工的岗位变换工作之中。重点在领导、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上推行竞聘上岗,一方面激活管理人员队伍,使在岗人员既有被淘汰的压力,更有提高素质、努力工作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奋发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走上领导、管理岗位提供了可能,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素质较高、潜力较大,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后备管理人员。

  

(2)考核激励。考核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考核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考核的关键。首先,要设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从工作实际出发,设置考核项目和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程序,以工作实绩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方式上,实施分类量化考核,区别对象,实施不同的考核办法,以分类量化考核的方式考核业绩,以多方评价的方式考核综合素质。在时效上,尽量缩短考核周期,实施动态考核,提高时效性。其次,要认真组织实施。实施阶段要充分准备,精确操作,深入分析,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为领导和管理人员岗位调整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最后,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将考核结果作为激励管理者的重要依据。实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时要体现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发挥考核在管理人员甄别、选拔和调整中的作用,增强对管理者的激励力度。

  

(3)薪酬激励。保险公司应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认真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制度。确定合理薪酬是激励员工必不可少的手段,必须建立起一种把员工同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保险公司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加大对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提高企业薪酬政策上的外部竞争力。在企业内对各个层级要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岗位、贡献和绩效确定不同的薪酬待遇,员工薪金要与超额利润贡献、业绩增长、风险收益、市场满意度等考核指标挂钩,适当拉大收入差距。保险公司应努力探索附属于人才资源的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途径和手段,使之系统化、制度化。另外保险公司还要完善企业年金的激励制度。企业年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效益,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计划一起构成了“一揽子薪酬”,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且它所具有的长期激励和保障功效,是其他法定外福利措施所难以达到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1、(1)保险资本量。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经营资本。在一般情况下,可用于经营保险业的资本量与保险经营供给成正比关系。

  

2、(2)保险供给者的数量和素质。通常保险供给者的数量越多,意味着保险供给量越大。在现代社会中,保险供给不但要讲求数量,还要讲求质量,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保险供给者的素质。保险供给者素质高,许多新险种就容易开发出来,推广得出去,从而扩大保险供给。

  

3、(3)经营管理水平。由于保险业本身的特点,在经营管理上要有相当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人事管理和法律知识等方面均要具有一定的水平,其中任何一项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保险的供给,因而这些水平高低与保险供给成正比关系。

  

4、(4)保险价格。从理论上讲,保险商品价格与保险供给成正比比:保险商品价格愈高,则保险商品供给量愈大;反之,则愈小。

  

5、(5)保险成本。对保险人来说,如果保险成本低,在保险费率一定时,所获的利润就多,那么保险人对保险业的投资就会扩大,保险供给量就会增加。保险成本高,保险供给就少;反之,保险供给就大。

  

6、(6)保险市场竞争。保险市场竞争对保险供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保险竞争的结果,会引起保险公司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从总的方面来看会增加保险供给;同时,保险竞争使保险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开辟新险种,从而扩大保险供给。

  

7、(7)政府的政策。如果政府的政策对保险业采用扶持政策,则保险供给增加;反之,若采取限制发展的政策,则保险供给减少。

  

8、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1、目前,财产保险无论从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指标考查,还是从业务规模、险种结构等方面衡量,其发展的总体水平都不高。究其原因,既有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风险意识不强等原因,也与保险功能认识不充分、外部环境有待改善等因素有关。深刻剖析制约财产保险发展的各种因素,不难看出,供给的合适与否是决定财产保险发展快慢的主要因素。

  

2、按照古典经济学“供给创造需求”理论,只要有合适的供给,就会有相应的需求。从保险发展的矛盾体系分析,供给是影响发展的内因,居于矛盾的主导方面。这充分说明供给的合适性对保险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前,供给不合适是制约财产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

  

3、供给不合适的根本原因是保险公司体制机制落后。一是体制性障碍。保险公司尤其国有保险公司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责权利等激励约束机制缺位,致使非理性和机会主义动机严重。二是经营管理机制存在问题,致使管理粗放、内控执行不严;分支机构短期行为较强、持续发展意识淡薄。

  

4、供给不合适的直观表现是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一是险种单一,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企财险、货运险等很多险种的条款费率老化,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难以满足社会经济日益丰富的保险需求。多年来,尽管各家公司都推出了不少产品,但是,在产品的开发方面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子,能够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多。各家公司都将大部分资源配置到车险的竞争上,使得责任险、信用险、保证险和工程险等发展缓慢。各家公司的产品同质化明显,条款相似,结构雷同,毫无特色,缺乏吸引力。二是风险管理技术落后。多数公司拘泥于传统的风险承保理念,缺乏对高风险、高技术业务管理研究,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常常面临想承保而不敢承保的尴尬局面,使得某些投保人的特殊保险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三是销售渠道单一,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善,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中介服务缺乏个性和特色,使保险供给市场和保险需求市场的有效链接中断,无法有效解决保险市场存在的供需“瓶颈”矛盾。四是保险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促进财产保险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增强供给的合适性。首先,要加快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管理机制,使保险公司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其次,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鼓励偿付能力充足、管控能力到位以及依法合规经营记录良好的保险公司下设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支持发展窗口服务功能强、管理规范的兼业代理机构;通过优胜劣汰,规范有序地发展专业保险中介机构。第三,优化险种结构,积极开拓新产品市场,寻找财产保险新的业务增长点。各保险公司要从组织架构出发,对非车险业务,特别是与教育、旅游、房地产等有关的市场热点业务加大投入;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将利润与保费规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通过激励措施的改进来优化业务结构;加强产品创新,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开发个性化的产品,满足多层次的保险需求,真正形成有效的市场供给,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把服务渗透到保险消费的各个环节。